智能制造切忌“单兵作战”

中国信息化周报 / 2017年11月21日 10:07

数码

美军研制的智能盔甲,CFP供-美国打造未来战士 单兵作战能力提高...

《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确定为主攻方向,与此同时,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主要国家的竞争热点——美、德、日、韩等传统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都不约而同把发展智能制造放在未来产业战略的重要位置。

作为信息化的“掌权”者、排头兵,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信息主管该如何把握“智造”机会?

您如何看待智能制造?制造业要怎么实现 《中国智造2025》?

我认为,智能制造是个很美好的愿景。但是,要客观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地去攻克核心技术。信息技术发展到现在,智能制造在技术上已经没有什么瓶颈可言,可是工业化发展多年中形成的既得利益和行业壁垒却是智能制造最大的绊脚石和障碍。因此在这些障碍没有被清除之前,智能制造只能是一个愿景,扫除这些障碍还需要出现颠覆性的模式或力量。中国虽然是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三来一补”、以中低端代加工为主导的模式发展起来的,但是很多核心技术被国际巨头垄断,形成的“寄生”加工生态链对中国的长远发展形成巨大的冲击,这种状况在最近几年表现得尤为明显。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的国有企业还是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特别是在一些核心技术的创新方面走在了前列,这些核心技术如果能顺利地在中国形成自主可控的生态系统,或许在实现《中国智造2025》上有一定优势,但是前提一定要脚踏实地地真抓实干、掌握核心技术和创新,而不是到处刮“浮夸风”。

在您的行业领域,现阶段智能制造发展到什么程度?您认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就我们当前所处的制造行业来说,智能制造还处于萌芽期,大家都在谈智能制造,大家都想上智能制造,可是智能制造到底智能到什么程度呢?去年年底国家出台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6年2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工程实验室系统集成部门,发表了一篇名为《智能制造系统现行标准体系》的报告,但是落实到具体的制造行业,还有很多路要走,大家都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制造业的冲击却让制造业不淡定了,特别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的快速崛起,让成本居高不下的传统制造业备感压力。很多传统制造企业很迷茫,甚至投入巨资在电商及移动电商领域,但是真正突出重围的寥寥可数。因此,传统企业当前正处在一个战略转型与机遇挑战的煎熬期,智能制造是否是传统企业转型成功的真正的救命稻草,现在还不好说。但是,转型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我认为未来的制造业应该是平台化、数据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的,因此传统的企业和制造模式可能最终被洗牌或颠覆,这是一种必然趋势。

在您看来,在“智造”路上,关键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我认为,在“智造”路上,关键的核心不是技术问题,是观念问题,是不同利益之间的博弈问题。当前的制造行业不乏智能制造的技术,而且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和企业应用广泛,但是这些智能制造的我们只能看做是“单兵作战”,因为这些智能制造的技术只能在单独的设备、行业或工艺方面发挥有限的“智造”优势,而无法从整个企业的“全智能化”方面去布局。比如:一个制造型企业,其生产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不同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而每个生产工艺及设备的提供商不同,这些工艺和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再高,但是无法形成整体统一的对话通信机制。因此,对单个设备或工艺来说,智能化程度很高了,可是对整个企业来说,却是这些工艺和设备产生的很多信息孤岛,无法形成整体的智能化调度和决策,这算是智能制造吗?就拿我正在推进的“智能注塑”项目来说吧,公司的注塑设备来自不同的厂家,虽然有统一的OPC协议来实现简单的监控,可是每个厂家的OPC权限都要单独的授权费用及加密狗,假如你有十个厂家的注塑设备,你想实现注塑的OPC通信,你就得在你的主控电脑上挂10个加密狗,这能实现智能制造吗?而OPC通信只能获取注塑设备的一些监控数据,而不是和注塑设备实现完全的实时交互,这是智能制造的愿景吗?这只是单单注塑这一个工艺就已经这么难了,还有其他工艺的设备呢?怎么实现智能化调度、监控和决策?所以,虽然目前的MES伴随着“智能制造”风生水起,可是,“智能制造”路漫漫其修远兮。

推进智能制造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您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将面临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该如何克服和解决?

的确,“智能制造”谈何容易,这个系统工程的复杂庞大程度,超出很多企业的预期,因为这里面的核心障碍不是技术本身,而是这么多年的工业化形成的既得利益之间的博弈问题,这个问题是跨国际的,是全球性的博弈。

因此企业在实现“智能制造”的时候,不宜盲目投入大量资源进行颠覆性的布局,而应该根据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水平,综合评估实现智能化生产中的风险及其规避风险的可能性。先确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先实现MES的一些不那么难实现的功能,完成ERP系统的“最后一公里”。同时要重视信息化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然后,根据自身能力研发、引进一些成熟的智能制造技术,循序渐进推进整个企业的智能化进程,这或许是制造企业最稳妥的智能化转型路径。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